“学习游泳和健身。”有一天,当你下班回家在地铁口时,你可能被一个拿着一叠传单的家伙挡住了。
无法抵挡对方的热情,你拿着传单,走进了小区附近新开业的健身房,兴奋的“开业特价”和几个月努力也甩不掉的腹部赘肉刺激着你。 ,花了巨资,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张健身年卡。
无论风雨无阻,你每周坚持四天,并坚持了三个月而不放弃。没想到,健身房跑了。
上网搜索如何维权,你会发现自己只是无数受害者之一。 “如果你从健身房逃跑了怎么办?” “和逃离健身房的健身房老板打架?” “你该去法院起诉吗?”在众多的逃离健身房的案例中,被骗的网友是难以区分的。
你为什么喜欢在健身房里跑来跑去?出了什么问题?
———
10个健身房,9个消失了
网络世界流传着一个笑话,“一个没有被健身房跑步骗过的人,堪比中了彩票”。自嘲调侃的背后,是无数健身房离开健身房、消费者维权失败的血泪史。
去年全国消协受理的文化娱乐体育服务投诉中,健身服务投诉超过2.9万件,其中因健身房老板拿钱跑路引发的维权纠纷不在少数。 1]。
经常有很多投诉涉及健身、教育培训、家政等行业/pixabay
老板们各奔东西,最后“受伤”的几乎都是消费者。
在众多“受害者”维权新闻中,逃离健身房前最经典的套路之一就是促销。
看看某个长假前半个月,老会员就会有热闹的促销活动,放假一开始就关门,老板拿钱走人,房东不收东西就把东西搬出去租金,教练会选择拖欠工资的教练。警察被叫来,最终因为老板失踪而成为悬案。
有时,您也可能陷入连环骗局。
在教练的鼓励下,他花了几万上私人课程来提升自己的成绩。成绩飙升,但健身房关闭,教练和老板都失去了联系。向法院投诉后,他发现自己被骗了。老板告诉教练,如果他的表现提高了就可以给他工资,但教练选择收钱来保护自己。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健身房跑步都有明显的迹象。健身房老板“冷静”又“隐秘”,不知不觉间,他们就带着钱消失了。
比如,一些装修豪华的健身房是三层独立建筑,设施一流,有常温游泳池。他们从不搞促销,只是默默卖卡。有一天,商店突然关门,并宣布重新装修。事实是,老板投资失败,资金链断裂,他只好逃跑。
装修豪华的健身房也有逃走的风险/土冲创意
很多时候,健身房跑步的时间都很短,甚至比你申请的年票还要短。
2018年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指出,80%以上的跑步健身房生存期不足1年,能持续2年以上的不足10%[2]。
就连一些知名连锁品牌旗下的健身房也无法避免逃走。
例如,今年1月,“金鸡鸟”健身房骗走了作家紫金陈数万元。公开资料显示,该品牌成立于2005年,巅峰时期在全国拥有400家门店,会员超过200万。它曾经是全国最大的连锁品牌[3]。
早在2021年下半年,“金鸡鸟”位于南京总部、上海、山东等地的多家健身房就相继关闭。消费者想要申请退款手续,但无人回应[4]。
2020年,健身行业在疫情冲击下经历了一波破产潮。德勤发布的报告显示,大约30-50%的传统健身房和私教工作室由于资金储备不足而未能坚持下去[5]。
疫情之下,包括健身房在内的部分实体店经营受到影响/pxhere
疫情虽然造成了影响,但这并不是健身房老板频频出走的根本原因。
国内最早成立的连锁健身品牌,拥有1000多名专业教练的“浩沙健身”,在2019年转让、关闭大量门店,直接退出历史舞台[6]。
此前,2011年至2015年,健身行业进入优胜劣汰期。中体动力、青鸟健身、武汉帕菲克等多家连锁品牌出现部分门店关门或跑路的情况。情况[7]。
这些失控的健身房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
开健身房的陷阱已被提前埋下
在很多人看来,健身房是一个很容易收回利润的行业。开业几个月内,他们一次就能卖出数百张价值1980元的年票,轻松收入过百万。此外,私人培训课程、周边产品等产品的销售收入似乎也是稳赚不赔的。
但如果你问业内人士是否赚钱,他们可能会给出这样的答案,“开健身房,会员顾问赚钱,教练赚钱,甚至前台赚钱,但老板不赚钱”赚不到钱。”
客观地讲,问题出在健身房的运营模式上。
目前国内商业健身房主要分为俱乐部和工作室两种类型。前者面积更大,设备更齐全;后者专注于垂直健身领域,如瑜伽、普拉提、拳击体操等。但无论是哪一个品类,采用的运营模式主要都是预付费模式。
健身俱乐部通常比健身工作室更大,设备也更多/pixnio
简单来说,健身房先收钱,再提供服务。在这种模式下,大多数健身房在开业后不久就可以轻松收回初期投资成本,包括装修和设备费用,甚至获得可观的“盈余”。
但这并不意味着健身房老板赚钱,因为接下来的一年甚至几年,他们要为会员提供服务,每个月都要支付一笔运营成本,包括场地租金、物业水电、教练等员工工资、班级佣金等[2]。
只要健身房不倒闭,这些支出每天都会发生。根据健身房的规模,一般每月数万到数十万不等[8]。换句话说,如果一家健身房开业时只卖一次会员卡和私教课程,肯定无法维持长期经营。
在这种情况下,健身房老板会关注每个月的现金流,也就是健身房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如果健身房的现金流入无法覆盖运营成本,更不用说赚钱,长期来看可能会遭受越来越大的损失。
问题的症结在于,健身房很难长期维持或增长现金流。
我们来看看健身房现金流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私教课程和会员卡。有数据报道表明,这两项的比例甚至可以达到90%[9][2]。进一步分析,健身房要想维持现金流,就必须吸引新会员,留住老会员。
健身房的集体课程是主要收入来源/土冲创意
然而,每个健身房的面积和位置都是固定的,这意味着它能够容纳和吸纳的会员数量是有限的。如果健身房距离你工作或生活的地方有5公里,而且每天人满为患,你还想办卡吗?
有报告指出,健身房只能覆盖周边半径3至5公里的人群。竞争激烈时只能覆盖2公里左右,3年左右就能开发出来[7]。
另一方面,留住老会员并不那么容易。
在健身房里需要对抗的是人们的懒惰。有多少人申请了一张卡,只去了几次就放弃了。即使他们去,也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练习,认为他们需要多洗几次澡才能收回钱。这是不可能的。续订您的订阅或支付其他课程的费用。
如今,家庭健身正成为新趋势/土冲创意
根据德勤发布的《2019-2020年中国健身房市场发展白皮书》显示,健身房一般用户留存率为20-40%[5]。
由于续卡收入占比较低,很多健身房主要依靠吸纳新会员来拉动业绩[10]。因此,健身房老板如果手头有多余的钱,就会开新店。这样可以快速获得一波正现金流,保证资金链不断裂,整体门店正常运营。
但不断扩张也会带来一些问题。随着健身房老板需要支出的运营成本呈指数级增长,他们将面临更大的现金流增长压力,资金链将变得更加“脆弱”。如果受到疫情等外部环境的打击,破产的风险极高。
换句话说,即使健身房老板能够维持现金流,但在预付费模式下,他们也很难将现金流转化为实际利润。因为收钱是一次性的,花钱是长期的。
只有当健身房关门或者跑了,老板们才能弄清楚自己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
于是,出现了一种极端的情况:有的老板开业后等了几个月,资金回来后就直接跑了,因为此时他们并没有支付多少运营成本。除去装修和设备,几个月的租金和人工费用,这可能是他们最赚钱的时候。
———
成功也卖,失败也卖
虽然预付费模式给健身房的持续经营带来了诸多困难,但从主观角度看,大多数健身房都因为老板经营不善而倒闭。
健身房本身是一个服务行业,但在中国大多数健身房老板心目中,它更像是一个销售行业。
为了维持门店的现金流,健身房老板追求的不是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而是如何卖出更多的会员卡和私教课程。
2018年健身行业报告显示,84.4%的健身教练有销售考核KPI[2]。
您会在不同的健身房看到各种销售技巧(套路)。
例如,申请会员卡时,首先会见到健身房的会员顾问,即销售人员。他们最常见的伎俩就是告诉你会员卡正在打折,持续时间越长,折扣越大。申请完卡后,你发现退款几乎不可能了。
花样更多的会员顾问还想出了“全额折扣”的招数,比如一年内签到190次即可全额退还会员费[11]。他们针对的是那些难以坚持的健身新手。
为了让你办卡,健身房使用各种销售策略 / Tuchong Creative
办卡并不是结束,很多人还会得到免费的体检。说是体能测试,但其实更像是“身体成分分析”。您只需站在仪器上,不到一分钟即可得到测试结果。然后教练会来找你“谈心”,分析你的身体问题。比如体脂和内脏脂肪过高,而肌肉量不足,给出详细的健身计划,最终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卖课[12]。
如果你犹豫的话,他们可能会提供免费试课,并在课堂上与你拉近距离,让你很难拒绝。
依靠会员顾问和私人教练的销售业绩,健身房确实可以很好地生存一段时间。
例如,1996年在香港开业的加州健身公司将私人教练从服务岗位转变为收入岗位。它利用抽奖、促销等一系列销售手段,成为香港顶级的大型连锁健身房之一[13][14]。
这种“销售为王”的运营模式,伴随着加州健身高管跳槽,在2000年左右进入内地并推广,推动了众多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快速发展,其中包括中国最早的连锁健身房之一。 1 威尔士[15][16]。
但2016年,由于长期亏损以及拖欠房租和员工工资,加州健身北京、上海门店相继关闭。其香港总部陷入财务困境,最终以破产告终[17][18]。
一群受加州健身模式影响的健身俱乐部也日子不好过。例如,曾经的领导品牌Wales在2016年的债务总额超过11亿元,最终被LV集团旗下的一只基金收购[19]。
以销售为核心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带来业绩增长,但也很容易导致健身房老板陷入一味追求销售结果而忽视服务的境地。
在很多健身房里,良好的健身环境和优质的服务总是让位于销售业绩/图虫创意
比如破产前的加州健身就给很多消费者带来了不好的体验。无故取消会员资格、员工未经授权篡改会员协议、过度收集个人数据、以免费试用为借口强制销售订单。 2016年前9个月,香港收到的有关健身中心的投诉中,超过70%涉及加州健身[20]。
然而,良好的服务恰恰是健身房存在的理由,也是大多数消费者进入健身房的目的。
对于真正愿意锻炼的人来说,一个通风良好、有专业教练、没有疯狂销售人员、设备出现故障能及时维修的健身房,可能比一张“买一年送半年”的会员卡更有吸引力。 ”。
相反,当一家健身房连消费者最基本的需求都无法了解,失去信任时,自然就会接近破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nal888.com/html/tiyuwenda/9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