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辖15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272个行政村、26个社区,75万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运用系统思维形成新的发展思路。具体来说,就是把全县不分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建设,牢固树立融合创新和“旅游+”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四个美丽。发展美丽产业,塑造美丽人才。实现了经济、社会、党建、人民的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赶超美丽大理经济社会的道路。 2017年末,全县生产总值134.24亿元,增长7.4%。地方财政收入1.83亿元,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亿元,增长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335元、11011元,均比2011年翻一番。荣获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国农村产业综合发展示范县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试点示范县、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
1.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城里人不敢看不起农村人。从一开始就提出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村人过上与城市人一样的生活,把乡村建设成为城市人向往的地方、梦想的家乡。解决了美丽乡村建设问题,把马路变成了景区,把村庄变成了小公园,把整个县城变成了大景区。如今,美丽乡村建设已从清洁乡村1.0、美丽乡村2.0、幸福乡村3.0全面升级为美丽乡村。 4.0。今年年底,大理将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一是全县推广。确立了“推进全县、创建三个村、融合产业、改造三农”的思路,开展了卫生改善、基础设施完善、产业转型等六项重点工作,真正实现农村与城市规划、建设、投资并重。各镇村规划、城乡水系规划、自行车绿道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等均高标准编制,形成了科学、完整、适度超前的规划体系。二是创建三个村庄。制定了三套“清洁乡村、美丽乡村、幸福乡村”指标体系,在全县400多个自然村同步启动、分步推进。目前,全县所有村庄已建成清洁村庄,50%的村庄建成美丽乡村,30%建成幸福乡村,4个乡镇建成“美丽小镇”。公司编制的《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美丽公路、美丽庭院、美丽巷弄、美丽涝塘四项建设标准已在全省推广。三是长期保障。乡镇成立了环卫队,村庄聘请了清洁工,户户配备了垃圾桶。全面推行“入户收集、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置”的垃圾处理模式,有效建立长效清洁机制。四是创建生态县。坚持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使全县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连续五年,每年植树2000万棵,把大理变成了一片绿洲。全县所有主干道、县道、村道均植树种花。建成环村林带160个,月季村78个。县城真正成为大花园、大景区、大氧吧。
2.建设美丽城市,实现区域城镇化,蓝天碧水消除城乡差异。他们坚持以县城建设为龙头载体,推动全区城镇化,不仅让县城宜居宜业,更重要的是把县城建设成为旅游胜地和经济新区,全面进军城镇化。县城建设2.0时代,最终实现全区城镇化。一是打造新城区。通州湖新区核心景区建成开放,五星级国际酒店、通州里二期等8个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正在实施;高铁新区建成高铁广场和两条景观大道,商业圈开业运营;朝邑湖新区将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打造国家级休闲养老基地。同时,该县规划建设7个湖泊、4条水街,让市民“零距离”欣赏水景观、水生态、水文化。二是建设城市风景名胜区。实施城市街区景观提升工程,修复重建钟楼、鼓楼,所有街道更换中国红路灯并安装灯带,城市标志系统和盆景灯光护栏覆盖全城,50公里城市街道铺设自行车道,建成5个历史文化广场、2个文化街区、12个绿化公园、18公里城市夜景,成为黄河之滨的一道“亮点”河。县内收储的1500亩土地全部植树。 30公里的环路网、森林网、灯光网形成了独特的景象,大理已成为一座森林城市。三是弥补城市短板。城市地下管网、燃气、供热建设已启动。打通了16条城市“死胡同”,形成了“七纵七横”的城市路网和32公里的城市环路。已建成六所新学校和三所医院。其中,中医院将建设中医药文化博览园,打造全国首个医疗与旅游结合的4A级景区。投资2亿的人民体育中心即将竣工开放。它将成为全国首个网球主题公园和门球基地。四是建设西部水城。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系统治水的重要论述,市区投资28亿元启动“水乡水城”工程,规划建设7个湖泊、4条水街、8公里建设滨水长廊,新增水域6000亩,有效改善城市生态。在农村,我们建设“海绵乡村”,建成500个微湖、200个村级生活垃圾和污水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系统。村村有涝塘,大理真正成为关中水乡。代表作《水篇》表明,一片水面就是一个商团。通州湖占地1500亩,投资3亿元,动员社会资本28亿元,建设国家4A级景区。近日,陕西旅游集团入驻新区,建设隋唐影视城、五星级生态园林酒店等,打造集消费、旅游、健身等为一体的国家5A级综合景区。万亩潮邑湖规划打造中国顶级集养生、休闲、水体验于一体的高端旅游度假区。其余六个正在建设的湖泊将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综合经济新区。
3、发展美丽产业,打造经济升级版。乡村已成为人们旅游的首选。优美环境成为资源,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旅游+”、“体育+”等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一是现代农业进入4.0。全县农业正全面进入一二三产业融合、智慧农业建设的4.0时代。全县现有大枣60万亩、果蔬68万亩、设施农业30万亩,形成了百万亩产业走廊。冬枣生产标准已确定为国家标准,品牌价值50亿元。规划建设首批20个田园综合体示范点,建成40个省市现代农业园区,其中智慧农业园区4个,实现了生产数字化、营销网络化、管控智能化,居全省领先地位。明年,面积1800平方公里的大荔县将建成我国首个国家农业园区。二是旅游业蓬勃发展。牢固树立“旅游+”一切理念,各景区均配备游客中心、停车场等,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成长,蓬勃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国家3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1个。开发了4条民俗小吃街和180余户“农家乐”、“渔家屋”,农民实现了在家创业、赚钱的愿望。 201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0亿元。乡村旅游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三是体育产业进入2.0。围绕体育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提出“体育+”战略行动,建设三个体育小镇,规划建设网球、自行车、门球等七大体育基地,建成全国首个体育产业基地。全区域旅游体育规划。该县建成了50公里的渭河大堤、30公里的大潮旅游线、12公里的中国第一条自行车高速公路、30公里的黄河水上自行车道,形成了世界第一条、中国唯一的百公里自行车道。封闭式自行车健身骑行系统。 。已成功举办首届国际马拉松赛、全国竞走赛、世界大学生龙舟赛等10余项赛事。今年还将举办中国首届自行车大会、国际马拉松赛等九项重大国际国内赛事。赛事经济已成为大理的新经济。增长点。
4、创造美丽人,增强群众获得感。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与公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可比性。他们始终把人的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们不仅改善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而且传播乡村文明,切实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从物到人的转变。共同发展。主要抓“123”工程:即实施一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75亿元,实施400个民生工程,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目前,大理已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每个乡镇都有疗养院、寄宿学校,每个村都有卫生室、农舍、活动广场。农民外出道路畅通、光线充足,可就近就医、上学、养老、休闲娱乐。多一份尊严,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幸福。推进两项改革。一是新城乡殡葬改革。投资8000万元的县级殡葬服务区已投入使用,年底前将新建100个村级公益性墓地。第二项是农村婚丧礼仪改革。各村成立红白委员会,倡导办新事、办新事、勤俭节约的社会新风尚,从根本上降低群众生活成本。近期,我们将在全省范围内召开两次现场改革会议。创建三个文件。建立人人健康、健身、文明三档档案,每年免费提供健身咨询、运动处方、免费体检等健康服务,积极开展文明共建活动,让人民群众思想充实、精神饱满。健康 。
上次去大理是今年清明节期间。经过夏、秋、冬、春四个季节的实地考察,我可以自豪地说,今天的大理,真正做到了月月有花、月常青、月有果、月月有节、月月有事、月月有活。社会,人民生活舒适、生态、健康,已成为全国旅游胜地。大理的发展引起了全省的关注。据县美容办主任介绍,近年来,已有7个省份的1000多个学习团来大理观摩学习。国家部委、省市有关部门的试点示范项目纷纷涌现。央企、大型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纷纷投资。 “抑郁症”效应得到充分释放。大荔县的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项新发展理念得到进一步强调和落实,确保我们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发展和科学发展。法宝。
大沥县的发展实践给了我们启示: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彻底冲破旧有成见,接受新理念,实现思维突破和跨越。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大沥县委、县政府首次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思路。我们深刻领会中央精神,有理有据创新。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2014年提出的“旅游+”理念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2015年,国家旅游局发出创建“全区域旅游示范区”的通知; 2016年提出“体育+”理念,与国家体育总局发展体育产业的要求不谋而合。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实现全县统一推进。从建设美丽乡村,到聚焦“旅游+”、“体育+”,大荔县四班子领导和全县干部群众思想高度统一。他们都同意并参与。全县所有乡镇、村庄不留盲点。整体推进形成了强大的规模效应,实现了农业农村农民生态环境、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展方式的革命。三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重新审视认识县情,立足特点,强化优势。大理无煤、无矿、资源匮乏,但生态环境优美、农业发达、农民富裕、高铁便捷。但我们深入了解县情,把县城做大做亮,用旅游带动县域经济一体化、转型升级,城乡一体化、“三区”、三个产业、区域一体化,经济、文化、生态融合发展,推动县域经济走上新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是落实新发展理念,要合理布局、聚焦投入、强化保障。尽管大理财政有限,但他们明确提出“不如少修街道、少修楼房,而是像县城一样规划、投资、建设农村,让农村人和城市人都享受到生活”。平等的享受。”发展成果”。第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服务人民、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是发展的最终目的。我们始终坚持物与人协调发展,用实践来培养人、提高人、改变人。近年来,从县委书记、县长到村干部,每一个人每天都在第一线与群众打交道。他们陷入困境,被晒伤,有的甚至在前线工作中摔倒。但干部思想有了新的、能力提高了、信心更加坚定了,干群关系融洽了,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城乡群众生活方式差异越来越小。
实践证明,深刻理解和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寻找和谋划正确发展思路、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的总钥匙。大荔县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对“四美”的把握,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从根本上解决贫困、脏乱差问题的有力有效抓手。农村的贫困、文明的衰落、文化的消失。总之,大理的经验证明,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五实”推进具体要求,是完整系统的乡村振兴、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体系。农村事业。最近出台的《乡村振兴规划》实际上是对全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在《方案》实施中,大荔县的经验值得推广。他们将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具体化为自己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走融合创新、特色发展道路,落到实处,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美丽城市、发展美丽城市。兴产业、塑造美丽人,扎实推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党的建设、人民发展等,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经验具有普遍意义。
啊,我的家乡很美丽,美丽的大理!城乡美景尽在大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nal888.com/html/tiyuwenda/9442.html